我们这一班 | 最神秘的专业、最先进的技术、最浪漫的语言,都被这群中大人掌握了
忙碌的伏案工作间隙,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中法核学院)年轻的辅导员马雷妮老师偶一抬头,总能在不经意间瞥见实木办公桌面上那张框着无数青春脸庞的毕业照片。打开中法核2016级硕士班的班群,发布群通知时,她也总是习惯性地附上了一朵玫瑰和一杯咖啡的图案——那是一个她长久以来在班群中发送“辅导员消息”时和学生们养成的默契。
▲本科毕业生大合照:抛帽有风险,毕业诚可贵,安全价更高
我是一个中法核人
▲法语网络词典中“copain”的解释
中法核研二(二)班是马雷妮回忆中的主角。选择这个“主角”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学院的学制是六年本硕连读,这个班级已经走到了六年的最后一个学期,他们基本把整个培养模式经历了一遍,获得了丰富的人生体悟和巨变般的成长。” 中法合办和法国精英工程师培养模式贯穿着这个班级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学生们的蜕变就是这个模式最鲜明的注脚。
每学期末的学业评价会,就是这个培养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在学业评价会上,所有学院领导、课程老师、教务员和辅导员老师都会坐在一起,逐一讨论每位学生的成绩、排名和学习表现,综合评价后做出“祝贺、鼓励、警告和谈话”等评价会决议,以此作为下一学期任课老师和辅导员的工作参考。 “这是根据中法核的专业特色做出的要求,我们希望每一位学生都不掉队,希望他们能够适应这个模式和超强学习压力。”马雷妮说。
▲某次在饭堂与班里同学不期而遇
“每次想到这一个班,我都会感到很温暖。”马雷妮是在这个班级大四时才开始了与学生的缘分,从一开始的生疏到现在日常的玩笑和调侃,从本科毕业到研究生实习,马雷妮和16级硕士班一步步建立起这份现今可被她称为“温暖且信任”的关系。在马雷妮和班委们共同工作过程中,若是碰到误解或困难,班委们总是积极地寻找各样解决的可能。“能成为16级硕士班的辅导员,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接到马雷妮那附着“咖啡和玫瑰”的通知,二班班长胡青云便开始筹划16级硕士班毕业活动。在活动筹划过程中,一直有同学自告奋勇地找到她,主动询问有什么可以帮上忙的地方,并希望贡献一份力量。“现在大家都是快要交论文了,但是大家都对这些团体的事情比较上心,就说明这个团体是相当具有凝聚力的。”“温暖”是胡青云对这个班级感情最深切的体悟。
▲某次去广州办事,拍出春游即视感
正如二班另一位班长童凯所言,本硕六年以来和老师同学们的融洽相处,是待在这个班级里最荣幸最愉快的事情。在相对高压的学习环境中, 16级硕士班的同学们大部分时间都被“逼迫”着待在一起学习,“我们学得很苦”,逆境中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感情也因此更加值得被珍惜。
从大一到现在,在六年的学习生活中一路走来,这个一同经受过升学压力,苦难磨炼的班集体,已经逐渐磨合成为了一个温暖而和谐的大家庭。同学是朋友,是后盾,也是亲人般的存在。“我是一个中法核人”,是他们对这个集体最深的认可,也是一个让自己能够保持优秀,不断进步的标准。
7400多个学时
汇成最长的电影
▲法语网络词典中“étude”的解释
4月16日的下午,为了不久后毕业纪念册的制作,胡青云在毕业论文写作空隙,仔细地梳理了一遍中法核学院六年来的课程,并将其整理在一张长图中。这张长图随后被发在了她朋友圈里,并配文:“最长的电影,了解一下”,立即得到了班里同学们的各样转载。这部蓝白相间,交织着密密麻麻的中文和英文的“电影”,记录了胡青云和她的同伴们六年来一起体验过的120门不同的课程,一起相处过的117余名老师,还有一起走过的7400多个学时。
中法核学院的六年培养体系共分为两个阶段。前三年为精英学校预科阶段,课程设置以法语、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及实验等基础课程为主。后三年则为工程师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更加侧重专业性,课程安排也变得更为紧凑,但相对来说个人的自由度也较前三年更高。曾有同学调侃道,用他们六年的学费来算,他们大概是六块钱一个学时,性价比可谓真的是很高了。
▲课程整理图
在这种特殊的培养体系下,16级硕士班有个特别的传统。在工程师教育阶段中,很多课程只有一到两周的教学时间,因而每次课程结束时,16级硕士班总会记得和课程老师合影留念。这一张张相似而不同的合影划过,便是他们研究生阶段那不断流淌的时光。
六年的时间,中法核课程安排的紧凑,学习内容的陌生和艰深总能够得到来自外院系学生的好奇与瞩目,中法核学生的“学霸”之名由此而来。面对这个充满好奇和钦佩感的称呼,六年内拿了两次国奖的学习委员李东原表示当之无愧,但他显然更愿意以“逗比”来定义自己,“大概是因为学霸总会给我一种书呆子的感觉。”李东原笑着说。
童凯则表示自己很喜欢这个“学霸”的称呼,“这与我们的课业和学习相契合,而且感觉形象良好,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同学们意见不一,但这争论的内里,都保持着对于六年奋斗拼搏的最虔诚的回望与认可。
▲某次上课停电,同学们拿着手电筒照明学习
师生故事也是中法核16级硕士班的同学们在繁忙的课业里特别温馨的记忆。中法核是师生关系最密切的专业之一,频繁接触加上小班教学使得老师对学生了如指掌,老师对学生的性格、爱好、健康甚至恋爱状态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在提出学业建议时往往一语中的。由中、法两国教师和一群中国学生构筑而成的中法核大家庭,产生了数不清的乐趣与说不尽的师生情谊。
Océane GEWIRTZ是16级硕士班同学们大一大二时的物理老师。因为名字直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海洋,有着一头黑褐色卷发的她,常常被学生们称为“海洋姐”。她曾经把一瓶液氮带到课堂上,打算用液氮冷冻牛奶,给学生们做液氮冰淇淋。“嗯,味道还可以,我觉得很开心。”谈到“海洋姐”,胡青云依然能够记得当年的课堂“奇景”。而李东原回忆海洋姐任教的两年时间,总会兴致勃勃地谈到她在回答学生疑问时的热情和耐心,还有下课时间与大家的玩笑聊天;她还会鼓励考试受挫的李东原,在课下为他讲解疑难的问题,并为他规划之后的学习步骤与进程。
▲海洋姐与班里同学的合照
“我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好成绩,和老师的付出是分不开的。老师们都很平易近人。”李东原感叹。不论是严谨严格又幽默风趣的法方教师,还是一边科研一边耐心教学的中方教师,都是中法核学院学生们六年来不可错过的一道风景。
回首一起走过的六年,学业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他们那段时间的主命题,但相比于因繁忙课业而无法喘息,16级硕士班总是能以一个更加积极和从容的心态直面学业压力。
▲某个游戏群截图
童凯回忆起自己研一的时候,院系开了一门晶体学的课程,授课老师是“大牛”,内容艰深复杂,不乏一些较为前沿的知识,课时也十分紧张,“从早上到晚,解压的方式只能是自我调节,一边复习,一边给自己加油鼓劲。”学会解压和放松是许多中法核学生都需要学习的技能,由于课程紧,中法核的考试大多安排在周六,留给学生们周末的放松时间其实并不宽裕。玩游戏跑步游泳,看电影聚餐唱k,都是童凯缓解压力的好方法。课余时间,他也曾和同学结伴参加过维纳斯歌手大赛,并成功闯进决赛。对于学业和生活的平衡,童凯也有着自己清晰的规划。“会去运动、聚餐或者旅游,但是不会走太远。周末一般会留一天写作业,”童凯很理智,“要解决焦虑的话,其实还是要咬着牙去学”。
勇于尝试多种可能性
▲法语网络词典中“avenir”的解释
此时,中法核16级硕士班学生们正在进行着学院生涯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实习。
据胡青云介绍,在中法核学院六年培养体系中,学生们将分别在大四、研一和研二阶段进行实习。第一次时长大约一个月,以普通工人水平的训练为主,目的是要学生形成对核电站各个部门运行配合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时长两个月,“就是相对更专业一点,更加能够自主地选择自己相对感兴趣的岗位”;第三次则时长半年,学生们会在核领域内的企业或工厂等接受完整的“工程师”科学技能训练以及完成毕业设计。在胡青云看来,三次实习一气呵成,让大家在自己所要从事的专业领域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这本身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谈到对学生实习的期待,马雷妮也强调:“学院希望引导大家去找到适合自己的实习岗位——当然是以个人意愿为主,但我们也会做一些相应的职业测评,帮助我们的学生学着去了解自己。”而且,由于实习在课程设置中占据了重要比例,每次实习尤其是毕业实习都会由学院方面进行层层把关。
李东原在大四和研一的暑假进行了出国考察的实习活动。两次的法国之行帮助他提高了自己的法语,在法国,李东原参加了核能展览,在了解核能的专业知识之余,对法国当地的风土人情也有了更深的体会。“相比起待在国外,我还是更愿意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短暂的异国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助力他进一步明确了“回国发展”的就业选择,而且于他而言,这个决定似乎并不十分艰难。法国的交换同样令童凯受益匪浅。在去法国交换时,童凯选择了法国大西洋工程师学院(法国南特高等矿业学院)。学院坐落在一个小城镇里,居民间和善融洽氛围让童凯感觉特别舒适和温馨的同时,也让他“开了眼界”,感受到了法国社会浓厚的人文气息和独具特色的社会生活。
▲李东原与法籍教授Bertrand Mercier的合影
回国之后的如今,他们也各自有了新的规划。李东原在今年的春季招聘会上拿到了中广核设计院总体所的offer,目前正在相应岗位上进行实习。谈及未来的发展计划,他希望自己能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场的过渡,融入公司,并完成经济上的独立自主。
而同样在中广核设计院实习的童凯却另有一番打算。在他看来,相对于核能领域内相对简单机械的工作流程,未知的充满挑战性的工作对年轻的他更有吸引力。“我不喜欢那种一眼看得到尽头的生活”。现在的他在准备毕业设计的同时,也在进行游戏公司的面试,未来准备继续备考法语证书。
▲河畔的LA LA LAND爱乐之城
胡青云则在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一边实习一边撰写论文。对于外界对“核工程专业就业面窄”的刻板认识,胡青云认为六年来学院培养的能力,“已足够让自己去适应不同的环境,也让自己有底气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岗位。”
紧凑的课程安排让胡青云学会了多任务并行,也逐渐积累起规划时间的能力。同时,繁忙的课业也锻炼出她强大的承压能力。“要勇于尝试学习新的东西。”胡青云举了几个例子,“虽然没有拍过视频,但我们一个月内就能拍出一个小广告,虽然没有学过编程,但我们一两个星期就可以自己写一个小程序,这样的过程就类似于我们研究生阶段时能一个星期学完一门课。反复的锻炼会让我对新的东西十分坦然,所以也会更加勇敢地去面对一些新事物新知识。”
▲ 中国广核集团2017年春季校园招聘签约仪式合影
实习生的工作相对比较轻松,胡青云便把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自己的毕业设计中,剩下的时间则交给了她热爱的运动、书籍和电影。此时的她正享受着“六年来最轻松的半年”时光。六年来,同学们的收获不仅在于掌握了深广的专业知识,更在于培养了卓越的自我管理能力、心理抗压能力和快速学习能力,这是保证同学们走出校园后一直保持卓越的宝贵品质,也是对“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最好践行。
站在2018年的彼岸,回望六年前的自己,胡青云觉得自己最值得自豪的一点是:“这个成为学霸的旅程,我走过来了。”
我们这一班系列
推荐阅读
--- iSYSU ---
来源:党委宣传部、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
采写:梁幸琳、肖雯川
编辑:马晓悦
责任编辑:钟财芬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为这群努力的中法核人点赞↓